首页 移动互联

如果无法击败苹果 就只能和它当好基友?

20 年前日本电子巨头索尼支配着整个行业,他们的产品遍布市场,从电视、视频游戏机、相机、耳机和手表等,曾经索尼设备也是身份的象征。但是如今在 2015 年,索尼不过是徒有其表。虽然去年索尼的收益还有 680 亿美元,但是他们在电视和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在过去六年已经减少了一半还多。上个季度索尼勉强还有一点收入,因为他们还是 iPhone 的部件供应商。

传统观点认为索尼衰落,原因还是归结于在数字时代的大环境下,索尼没有了解软件,多少年来使用索尼 MP3 播放器或者 DVD 播放器简直就是一种折磨。但软件只是一部分原因。索尼之所以会出现这样节节败退的情形,主要是他们没能建立起一个数字生态系统——设备、软件和服务无缝协作。等到索尼开始着手建立这个系统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许多用户已经转移到苹果和谷歌建立的生态系统中,他们已经离不开这些生态系统。

未来如果其他公司也没有准备好的话,那么他们将面临和索尼一样挣扎的局面。曾几何时,数字和模拟之间泾渭分明。像索尼这样的公司只需要关心他们每一款产品在市场上的单独表现如何。今天大到汽车,小到你家中的一个水壶,它们的运作都依赖于软件和在线网络。我们称之为生态系统效应:突然间就连生产洗衣机的厂商也得想一下他们的潜在客户使用的是哪款智能手机。

在这一点上苹果公司的发展就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曾经他们专注的就是开发不同尺寸大小的计算设备——iMac、iPad、iPhone 和 iPod,但是过去两年,他们开始向不同的领域拓展。他们推出 Apple Watch,尝试进军时尚领域;推出 HomeKit 平台加入家庭自动化行业,让苹果设备成为恒温器、智能门锁等家用电器的控制中心。苹果对汽车行业也有大量投资——当然目前的成果还只是用于汽车导航和车载娱乐的软件,而苹果推出真正的汽车产品也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这些都不是互联的产品,那么像通用电气、LG 和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这样的公司就不会感受到什么威胁,他们的运作不会如履薄冰。可是这些都是互联产品。虽有苹果产品运行苹果不同版本的软件,只要 iPad 或者 iPhone 作为控制中心,它们就可以互相协作,无缝合作。这就是生态系统效应的美好之处,从苹果的角度来说,它让用户粘度更高:一旦用户购买的家用电器或者汽车导航系统兼容其智能手机,那么该用户就更有可能考虑购买更多与该系统无缝协作的其他产品。不难想象,在这样有利的情况下,苹果会推出越来越多关联产品。

当然这个新的互联世界中还隐藏着巨大的可能性——只要你愿意让自己的产品和现有的生态系统产生关联。不过这也是存在弊端的。比如三星公司:他们不仅开发和销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年入几十亿美元,他们还推出了真空吸尘器、电视机和电冰箱等产品。乍看之下,在这个向生态系统世界过渡的大环境下,三星是有成功的可能性的。但是他们最主要的产品——智能手机使用的是谷歌的 Android 系统。如果三星想要增加特性将自己所有的设备连接起来,那么他们就只能够等待谷歌将 Android 系统更新,增加这个新的特性,和苹果相比三星非常被动。或许是因为意识到这个因素对其长期发展造成的限制,三星也开始部署他们自己的软件——Tizen。目前三星旗下的部分电视和手机产品运行的就是 Tizen 系统,三星想要借此慢慢建立起一个互联的生态系统。

可惜对于三星还有很多曾经没有认真考虑过数字时代的公司来说,苹果和谷歌获得成功让他们不得不面对一场更为艰难的挑战。当所有的东西运行都需要软件时,数字界面就变得愈发重要——谷歌的 Android 和苹果的 iOS 控制了大约 85% 的计算市场。即使是微软这个垄断一时,拥有巨大的现金储备和深厚的软件专业知识的公司也发现,他们无法改变苹果和谷歌双头垄断市场的局面。微软也没有及时过渡到生态系统中,所以他们目前的计算市场份额仅有 14%,而他们与苹果和谷歌的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从理论上来说,数字和软件能够提供无限的选择和机会。其实生态系统效应会有一个明显的先发优势:一旦这些全面的生态系统根深蒂固,它们就会越难于被消除。现在很多公司都在应对它带来的影响,而他们其实只有两个选择: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与现有的生态系统竞争;或者依赖现有的生态系统,承受可能会出现的利益冲突。可惜这两个选择看起来都不怎么让人觉得愉快。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

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

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

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

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手机游戏更多